新聞有感-申請入學的問題

#個人教育觀

某種程面來說,申請入學的備審、學習歷程對於家境不好的學生其實是二次傷害。原生家境不好或多或少讓學生學習成效變差,導致筆試分數不夠好,但怎麼樣都攔不住天資優異的清寒學生,然而二階段需要的學習歷程又再次加大差距-如新聞中的敘述。

如此一來 大量的申請入學錄取名額恐怕只會更加固化階級,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最終結局。

更讓我覺得訝異的是 整個社會形成【在資源不對等的情況下,透過考試來進行篩選,恐影響下一代得到發展的機會。】的氛圍。

但~申請入學的篩選方式更凸顯【資源不對等】。

再舉個我知道的外校真實案例

學生要去念財金相關科系,升學資料是當銀行主管的家長在準備,天下有多少學生想念商的話 有這種背景?

我不反對多元入學,但我依舊希望申請入學比例能降低。

內文節錄

---

「對於這樣的結果你滿意嗎?」「算,滿意吧⋯⋯。」

「怎麼聽起來有點猶豫。」

「其實一直到學測申請學校時,才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不足,太晚知道一些資訊,以醫學系來說,很多人高中時考過生奧跟數奧,甚至已經超修,比起來我什麼都沒做就很傷,人家的備審資料好得要命,如果我早點做了這些功課,說不定第一志願的醫學系也進得去了。」

「你會遺憾自己家境不好嗎?」

「的確物質、資源上沒人幫忙,但很感謝自己至少知道要好好念書,在學校時老師跟同學也給我很多鼓勵,至於家境,那是一個無法化解的難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背負著它,然後繼續走下去。」

 沒大人盯、三年沒補習,他從吊車尾到考上成大醫學系:沒有人管我,我得自己管自己

沒有絕對公平的世界,但求相對公平


發佈留言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