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班課程有感

 #多元選修 #兩節與四節的差異 #專題課程 #有感而發

在前學校(臺東高中)服務時的數理實驗班是用分組方式學生選擇自然科專題,每個專題班大約收到8~10個學生,每次上課程度四節,集中在高二整個學年。

調到鳳新後,開始上跑班的高二專題或高一多元選修課(手眼實作課程),每學期兩節,每一學期更換學生。

到現在應該至少六年了,來說說差別。四節長度確實適合數理資優班或實驗班的專題分組,不適合多數學生。(假設常態分佈是對的)

因為能在同一場域連續四小時專注在同一件事情的學生比例並非多數,但兩節課的長度有一定的機率會遇到學生無法在兩節時間完成該做的事情-如資料收集或實驗過程。

同時,實驗班專題課程是一年課程,有足夠的時間長度讓學生做足夠的深度可以參加科展或能力競賽甚至各種校外競賽獲獎。

一個學期兩節課,每學期更換學生的多元選修課程想達到上述狀況,就非常依賴學生是否願意額外花課餘時間自行強化。但這樣的課程設計也確實能收到異質性更多的跑班選修的學生,就能看到更多額外或非制式的想法與做法。當然也能看到比較負面的事情-學生被當成可有可無的通識課程。

至於我為什麼持續開這樣的課程-比上正課有趣多了,因為我到現在依舊是一個不知道怎麼把物理教好、並讓學生聽懂的怪怪物理老師。

高三水波槽實驗


發佈留言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