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教育制度-98普高/綜高/職校課綱的問題

[ad#ad-link-3]

臺灣教育制度弔詭的地方在於發生了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但是主導教育改革(當下握有權利)的人總是能夠自圓其說。舉例來說

第一點:同樣都是15~18歲的學生就因為高中、高職而有不同的教育制度。在高中不分流說是世界潮流、趨勢,在高職高二分流那不就違反世界潮流?

其實當過兵就知道,這社會本來就什麼人都有,不是每個人都是天資聰敏,更不是每個人都志於求學,書本上的知識真的有這麼重要嗎?講句不好聽的就算是現在的高職,也分升學班跟後段放牛班,升學班忙著準備國英數跟技職檢測的題庫以預備升科技大學。

到頭來,分流不分流有差別嗎?有必要嗎?學歷文憑主義一樣存在

搞個大帽子說不分流是世界潮流、趨勢,也挺矛盾的!

第二點:新版的普高總綱與95暫綱差別在多了選修課程,但是扣除高三才分流的想法,其中最大的差別在於高二學分。

但是在實際執行面上,新版的普通高中課綱不過讓老師當成罐頭工廠的作業員而已,我們只要負責生產一模一樣的罐頭出來就好。至於學生的個別差異,除了當作沒看到之外,還順道壓制學生個別差異。根據總綱設定可以知道高二學分安排如下

  • 綜合活動 2學分(班會/週會/社團等)

  • 語文領域:分成國文、英文兩科:每學期4學分

  • 數學領域:每學期4學分

  • 社會領域:分成歷史、地理、公民三科,每學期2學分

  • 自然領域:不分科,只給每學期共4學分(但要修基礎物理、基礎化學、基礎生物、基礎地科共四科)

  • 藝術領域:不分科,每學期2學分

  • 生活領率:不分科,每學期2學分

  • 健康與體育:每學期2學分

  • 最後則是5學分的選修課程


根據98高中化學/高中生物課程綱要,在高二階段是屬於每學期2學分的編排。因此屬於自然領域學分數就沒有了,因此考量到升大學考試之後,物理課勢必開成選修課程(物理分成A、B兩個版本)。

因為考量升學,沒有人敢選只能用來考學測的A版本,我相信大多數學校及學生一定會選擇較難的B版本,因為可以同時兼顧學測、指考。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英文與數學上面。

只是物理B版本是需要三學分,也因此選修學分只剩下2學分,但是傳統的國英數在高中課程中至少每週有5學分(4學分必修+1學分選修),這下又變成2桃殺三士的問題(要說成三桃殺四士也可以^_^)。

總之,這樣的課程綱要在普通高中來說,社會組的課程可能是

  • 國英數:4學分+1選修學分

  • 歷史、地理、公民:2學分

  • 生物、化學、物理(選擇A版本):2學分(其中物理屬於選修學分)


自然組的課程可能是

  • 國:4學分

  • 英文、數學:4學分+1選修學分(選擇B版本)

  • 歷史、地理、公民:2學分

  • 生物、化學:2學分

  • 物理:3學分(選擇B版本)


但不管怎麼樣,基於高中學測要考國、英、數、社會(歷史、地理、公民)、自然(物理、化學、地科、生物),高二5學分的選修課程一定是開成與升學有關的課程。(這裡指的是一般高中,非指明星高中)

學生想修第二外語?抱歉到高三再說吧!真的到高三之後呢?抱歉摟!搞不好換成學生跟你說:「升學比較重要拉,我要唸書!」

到頭來,學生的個別差異還是一樣忽略!在這樣的課業壓力下,只有那些強者高中生才可以安然度過高中三年。

第三點:98普通高中課程綱要號稱領域教學銜接九年一貫,採用領域教學?!,但實際上是嗎?

語文領域分科教學、社會領域分科教學、數學獨立一個領域,講白一點:還是分科教學阿!到頭來,只有剩下的弱勢科目才符合領域教學,多可笑!

但是在台灣大學系統裡面,理工學系多於文法商學系,連帶的以指考升學管道來看,採計英、數、物理、化學、生物加重計分的比例高於採計國、歷史、地理、公民。我們卻在高中階段弱化自然科學的節數,那這群高中生怎麼去大學唸書呢?

簡單來說,誰在政府機關作事情誰就有權利決定學分的多寡。從某個程面來說,不過是官大學問大的翻版,也是一種「愚民」政策的產生。

結論是「台灣的教育環境的確很怪,本來就不是人人都需要在18歲念大學,搞到現在,大學跟科大我實在看不出有啥差異,重點還是看自己,自己真的有志於學,哪種環境都會出人頭地。」

發佈留言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