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是一種又真又假的「東西」-寫給還在唸書的孩子

最近頗夯的一篇分享文
 [心得] 我真希望我高中就知道的事
http://disp.cc/b/27-2Pi5

還有最近知道的事情,寫了一點自己的過往,在某些人定義中,我可以算是某種程度的贏家,寫了一點點感想,僅供參考。
學歷是一種又真又假的「東西」,簡單說,念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麼過這四年大學

倒不是誰好誰不好,人生本來就是有點賭注,有輸就有贏,沒有人知道未來的一切會是怎麼的走向,那年考上高師大(我是自費生第一屆)的時候,還被鄰居(某田僑仔,兼做建築)笑說:「當老師,餓不死、賺不飽的行業」

有誰想到隨著台灣經濟走下坡,老師成了大眾眼中的金飯碗。

我更沒有想到可以非常順利在退伍後,立刻考上正式老師。教書第四年回去掃墓,大舅還說當時我的選擇是正確的,其實我不置可否。

坦白說,剛退伍的時候,我只知道用功唸書考試,幾乎把命拼進去-「退伍那段時間,每天半夜2:30睡,早上約7:00起床」。因為,當時根本不知道我的未來在哪裡,只想至少,先有代課老師的位置,或是去當爆肝的師程工(有投履歷到南科,某廠要我去面試-微影/蝕刻方面)

當時,學歷-小學士一員,每次進入複試時,每個都是碩士,只有我不是 T.T
(那時,碩士生早就人滿為患

學歷貶值不是很早就發生嗎? =.=?
====== 分隔線
其實,我真正想去的是交大資工,只是當年考出來的分數不怎麼高,但是可以上中正/中央資工。

那時全台灣還沒有天龍國情節(捷運還沒蓋阿XD
所以分數是依照學校名氣/系所熱門/就業需求強烈來排名,還有師範公費來插花

至於,台大?從來沒想過,大概,高中念過第一志願了,對大學第一志願實在沒感覺。而且,三年的第一志願生活,讓我想了很多-何必勉強自己去一個不適合自己的地方?

不過,去了高師大,畢竟,那不是全然自己的選擇,而產生了類排斥的現象-印象中,班上倒數123我都當過,還被當過理論力學下,光學下,統計力學。某種程度印證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燦笑

二修時,我怎麼pass的,我還真忘了,只記得「背」。最後,依然順利畢業,還「大膽地」選高中實習 。

我把時間花在我喜歡的事物上,比方,電腦資訊相關,及修習半導體相關課程。
那時,系上請交大老師授課,只有5〜6人選,老師因時間/人數因素,便與在職班一起上課-又是一個有趣經歷的開始,也是促使我選高中實習因素之一

而對於資訊科技的深入了解,反而在日後職場給予我不少的助力,比方,兼任行政時,辦理原住民文化之旅-200〜250人的校外活動。我早就寫好報名程式,還可以產生報名表,就像現在教師甄選報名程式。

辛苦加班key報名表這件事,從來沒做過,我照樣正常上下班,快樂放假去。

======再次分隔缐
怎麼選擇?沒有一定,門在開關之間,必然有適合自己的路。
比方說,當年到高中實習時,最後教師證上是「中等學校物理科教師」。退伍後,出來考試時,全部國中教師甄選,我都不能考-因為國中沒有物理科老師,只有理化科。但持有理化科的人,卻可以考高中物理老師(物理系畢)
也好啊,就專心準備專業科目,不用碰那惱人又煩索的教育科目。畢竟,在「筆試」模式下,只會越來越艱澀,少一個煩死人的科目,不是更好?

擔心未來22k?先強化自己吧。這也是在人求事的時代裡,想要逆轉成事求人,這是唯一自身能做的。

尤其,現在的台灣,製造業在環保,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服務業受限新法規還躺在立法院,整體就業需求呈現妾身未明的「人在囧途」

======再再次分隔缐

當年,最讓我意外的是三民主義這一科,只有55分,學校模考都是在75〜80上下,本來這科在學校時擔任啦啦隊,到聯考時,真的成了拉拉隊(T.T

反正,從 國父說,到 先總統 蔣公說,到 經國先生說,再到 李總統說,都是些奇特的語彙,印象中,「經國先生」說是最少的,最多的是李,再來是老蔣。

因為「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是當年重點申論題,哈哈

至少,證明了,我一奌也不忠黨愛國(大笑

糟糕!!透露我的年紀了


======再再再次分隔缐
當文章出現
---
我還記得高中的時候,補習班、老師、父母都說「好好讀書,考上好大學熱門科系,找個好工作、買個好房子、找個好對象,
然後人生就會幸福了。」
--

高中生16~18歲,我一點也不相信這年紀的孩子會全數照聽,照做。(沒有辦法,我是高中老師

到了大學也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大學明明是自由學風,學分數也少於高中。怎麼可能沒有時間念其他想念/想學的東西呢?

我當時不會沒有道理去修半導體課程,而學校沒有提供的,書局有賣相關的知識,圖書館也有阿。



//
-->




發佈留言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