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教室-資訊化的意義?!

看過11月份科學人雜誌的人,應該都會看到這篇文章,我無意攻擊教授的想法,但這想法的部分論點(關於電腦產業與教育相關),對於偏鄉是種「無言」「無奈」狀況,也無法幫助及改善偏鄉地區教育機會的不均等。

科學人Ipad 版-圖片版權屬原公司所有
因為現實狀況是 當金錢有限時候,電腦產業(含智慧型手機/平版)..是屬於必需品嗎?
而看完底下影片後,老實說,我佩服葉老師的作法及想法。

但~

最大的問題是
1.偏鄉地區 不是每個家庭都有電腦與網路
從我開始把教學資料公布在網路上,索取來源都是都會區。
而最近將收集到的模擬考題放上去後,都是來自都會區 學生來索取。(資料僅從2009開始)
來源 IP也都是都會區為主-光台北三重區就快要追上臺東 =.=
網路/電腦產業真可以改善教育機會的不均等?
網路/電腦產業真可以改善教育機會的不均等?
2.高中後,除了都會區以外,多數高中生都是跨區就讀,因此必須住宿舍。
高中宿舍無法提供學生安裝電腦,這是先天條件上的缺陷。
簡單說...這是「台北」、「大學」及「台大」觀點

3.很多觀念不錯,比方說 預錄逼學生先看,然後正式課堂不上內容,改成其他模式,比方說變成討論課,因為很多物理現象是需要多數人一起討論,才好玩。或者直接練習題目並且算分。又或是改成相關實驗課。

在高中物理課程,是可以考慮這樣的模式。
但最開始最累的一定是老師,因為要事前錄影,並且在正式課堂上要另外準備需要討論的議題,或是當週作實驗的題材。

好處是 預錄後,老師重複上相同內容次數會降低,然後,不同班級討論的狀況會不相同。
只是回到現實面,高中階段,家長會同意老師這樣上課嗎?

4.補充-裡面講的臺東「均一」中小學的教學狀況,均一是私立中小學,看官們,您覺得家長會送孩子去念私立中小學,這樣的家長經濟背景會很差嗎?




發佈留言

較新的 較舊